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。

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

首页 镇安要闻 团情快讯 理论学习 基层动态 青年风采 光辉历程 镇安风情 团务知识
小火盆的温暖
 作者:团县委 发布时间:2013-12-21 21:20:21 浏览次数:……

  小火盆是我小时候上学取暖用的,极其简陋,准确地说是一个不大的洋瓷盆,在沿口边再锥几个眼儿,用铁丝穿起来便于提。盆里先得放半盆灰,上面再放些燃烧着的火炭,提溜着就到学校去了。天天如此,一个冬天念书都温暖。

  那时候的乡村小学,不像现在会有取暖的设备。漫长的冬季,教室里的融融暖意靠的就是同学们从各家各户提来的小火盆。小火盆各式各样,有少数像我一样提着洋瓷盆的,也有提着比盆还小的洋瓷碗,还有的更小气,甚至用洋瓷茶缸做小火盆,不用说里面只装一点点火,只能烘个小手。更多的是大人用泥糊个泥盆,那家伙可笨重了,不小心摔一跤,泥盆就会“土崩瓦解”。还有人用敞口瓦罐装火,它“粉身碎骨”的风险就更大了。所以,当时我们提洋瓷盆无疑有点洋气,有点奢侈,当然也有点趾高气扬。

  冬季天短,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是在火盆里烧炭。其办法是在盆里先放几截黑炭,然后找些易燃的干柴棍棍放在上边烧,将炭烧红了,就赶快去学校。烧好炭起码需要一二十分钟。那时候我有些赖床,哪怕多睡一会儿都是好的,母亲喊半天都叫不起。所以常常起迟了提着没有生着火的冷盆就往学校跑,到校后再向别的孩子要火种。可是,要的回数多了,同学会不高兴,甚至骂我是懒虫,免不了有些争吵磕碰。母亲知道后尽数落我的不是:大家都像你一样不生火,又在哪儿找火种啊?大家都提个冷盆去,那教室里还有什么暖呀?

  母亲的话无疑是对的。然而,母亲还是想着让我多睡那么一会儿,她的办法是自己睡得更晚,在我们都睡了后,在火塘抑或灶洞为我留下火种。我至今都佩服母亲埋火种的技巧,因为没有一次失败的例子。早晨起来扒开灰就能看见红亮亮的一节火炭,放在盆里炭上,提着盆子在空中180度来回一轮舞,一会儿盆里的炭就跟着燃着了。等到学校,那盆中炭火就冒着淡淡的焰苗,温暖便亲切地向我扑来。许多年后,我还在请教母亲是怎样埋的火种,母亲竟然说出许多细节:如埋的火炭必须烧透,烧不透的炭容易埋灭;要埋在热灰里,若冷灰也会将火种埋灭;埋深了闭紧了,火炭在灰里面没了氧气会熄;埋浅了或者没有将火炭埋严实,不等到第二天早晨,火种早化成红火灰了……母亲为了我那温暖的小火盆,竟然“研究”得那么细微,我才知道,那红彤彤的火种,焉能不是母亲暖暖的爱呢!

  就这样,红红火火的小火盆带着家的温馨父母的温暖,从四面八方,从各条小路,汇集到村校,挤进了那间装着两个年级的复式班的教室。教室里许多有趣的事情便与小火盆相伴而生了。记得当年小火盆练就了大家都有吹火的功夫。火炭在盆里烧一会儿面上会起一层白灰,不吹灰火就慢慢熄灭的,我们得在下课十分钟内收拾一下火,便像狗一样撅着屁股爬在地上嘬着嘴对着火盆使劲吹,甚至比赛吹,看谁能一口气先将火吹红吹旺。因为大家都吹,就将教室上空吹得白灰飞扬,像下起小雪花,桌面上落下是霜一般一层白灰。有灰的桌子也很好,桌面成了画板,我们的指头成了画笔,至于墨水在哪里——好办,我们嘴里有的是无穷无尽的唾沫呀!老师批评我们不讲卫生,可是一旦有了乐趣那是什么也不顾了。

  那时的孩子用大人的话说,是饿牢里放出来的——嘴馋得要命。许许多多零食也会伴随着火盆一起来到教室。上课或者上自习是不能吃的,但大家会暗地里做吃的准备——是生红薯的就放在火边,是生土豆的埋在火灰里,是冷馍、冷柿子会直接架在炭火上……一切皆为那10分钟课间休息时短暂的口福。于是,整个教室会弥漫着一种诱人的香气,弄得大家都吞口水,无心听课。老师会批评大家是馋虫,但批评之余他的喉结也在脖子上运动。然而,有时会出现另一种刺鼻的臭味紧急搀和进来,老师会最先发出“谁烧臭了!”的警报,这一定是哪个同学的胶鞋架在火上烧坏了。这样的“安全事故”会时常发生,那时许多孩子穿着破烂的解放牌黄胶鞋,脚冻痛了就禁不住要架上火盆的。

  记得班主任老师姓汪,个头不高,脸一直是火红色的,于是我们私下给他取的绰号是“红火炭儿”,后边那个儿化音足能表现我们对他的亲切。他人极好,和善,慈祥,没有脾气,有人说他像个爸,也有人说他更像个妈。他书教的十分出色,讲台一站就像冬天里的一盆火将大家吸引住了,能让人忘记冷。但更多的是直接能感受到他对我们的暖。譬如他会送烧坏胶鞋孩子一双棉鞋,他会把没有火盆的孩子的座位调整到两个有火盆的孩子之间,他背肚子痛的学生趟着冰水跑向医院……一天,汪老师终于知道了自己的绰号“红火炭儿”,竟然没有恼怒,还像少女腼腆似不好意思地笑了笑……

  很多时候,汪老师都会说一句不断重复的话:“在世界上,会有一种暖,真的比火还要暖呐!”这话老是引起我的思考,所以至今都刻在我的脑子里。


编辑:团县委
【打印本稿】     【关闭窗口】
版权所有:bet365登录 地址:镇安县前街108号 
邮箱:slzagqt@163.com 电话:0914-5322130 网站备案/许可证号:陕ICP备13007853号-1